颈动脉是个“沉默的危险分子”,一般有了斑块,表现不在颈部,而先在其他地方显现出来。
颈动脉斑块、血管狭窄,甚至早期堵塞的人,身体早就出现了“提示信号”。但很多人以为这些表现是因为“年纪大了”“劳累过度”,很少往颈动脉斑块上联想。
有颈动脉斑块的人,身体会出现3个异常信号
01
头晕头痛,尤其是阵发性眩晕
很多人出现头晕头痛,就觉得是没休息好或高血压引起的,但这种判断并不全面。颈动脉负责向脑部输送血液,只有血管通畅,血液才能像“溪流”一样持续滋养大脑。
若颈动脉有了斑块,血管变窄,血流受阻,脑部供血不足,就容易出现阵发性眩晕,有时还伴有头痛,尤其在突然起身或转头时更明显。
尤其是长期久坐、缺乏运动的中老年人,即便休息得再好,也可能时不时感到头晕,这正是颈动脉斑块影响脑部供血的典型表现。
02
肢体麻木无力,特别是单侧肢体
中医有“血行则筋动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筋”关乎肢体活动,而肢体的正常运动依赖充足的血液供应,颈动脉就是输送血液的“主干道”。
颈动脉通畅、血流充足时,肢体活动灵活有力,能轻松完成各种动作;一旦颈动脉斑块导致血流不畅,单侧肢体就会率先“报警”:出现麻木感,拿东西时容易掉落,走路时腿脚发沉,甚至出现步态不稳。
由于单侧肢体的血液供应对颈动脉血流变化更敏感,这些症状会比双侧肢体更明显。临床上不少长期高脂饮食、肥胖的人,早早出现这类问题,其实正是颈动脉斑块悄悄发展的信号。
03
说话含糊、嘴角歪斜
提到说话问题,多数人会下意识认为是“中风”,但其实颈动脉斑块是重要诱因之一。有时发现说话不清,赶紧去做脑部检查,却忽略了颈动脉的问题。
从健康角度分析,大脑语言中枢的正常运转全靠颈动脉输送的充足血液——血流通畅,语言功能才能保持正常;若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血栓,堵塞脑部血管,语言中枢供血不足,就容易出现说话含糊不清、嘴角歪斜的情况。
尤其是清晨起床时,本是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时段,若颈动脉本身有斑块,就容易出现这类症状。这类问题往往不是单纯调理语言功能能解决的。
丹参山楂茶(活血+ 通脉)
干丹参、山楂一起煮
丹参能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,尤其适合“颈动脉斑块”牵连脑部(比如斑块后常头晕、肢体发麻);山楂(生山楂效果更佳)既能活血化瘀,又能消食降脂,针对颈动脉斑块伴血脂偏高的情况,避免“瘀堵”+“脂堵”叠加。
惠配配资,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,配资网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